近來,有網文稱用空調時選抽濕形式會比選製冷形式涼得快還省電,這是真的嗎?記者就此谘詢了空調職業專家,發現未必如此。
網文稱空調選除濕更涼快和省電
該網文稱,一名澳洲女子在顧客家中發現,要室內隨時堅持冷爽非常簡略,隻需要將空調形式從“COOL”(意為涼氣,顯現為雪花圖形)調成“DRY”(意為除濕,顯現為水滴圖形)就能夠啦!顧客還說,轉換成除濕形式後,不單能夠下降室內溫度,還能夠省電!該女子回到家後,將家裏的空調形式改成除濕形式,沒想到,作用竟然比COOL(涼氣)形式非常好,隻需在家裏敞開一部大空調,室內就無比涼快;而且,除濕形式消除了室內的濕氣,不會讓人感到半點濕熱抑鬱,非常舒暢。更主要的是,無需將空調溫度調得太低(溫度低於23℃後,隻需調低多一度就要用10倍電力來發電),由於除濕形式現已能夠將室內溫度下降。
這篇網文敏捷在網絡上傳達起來。那麽,這條奇特的空調運用訣竅是不是可靠呢?記者聯絡上原TCL空調實驗室專家朱師傅。
抽濕形式未必更省電
朱師傅以為,該網文傍邊有個誤區。在抽濕形式下,設定溫度固定在24℃,風速固定為低風。假如說製冷形式也設定為24℃,低風運轉,那作用是和抽濕形式一樣的。但空調的製冷形式最低溫度能夠設置為17℃,隻需空調的製冷形式調到24℃以下,製冷的作用就會比抽濕形式好。與此同時,風速的調整也會影響製冷作用的好壞,如製冷形式下溫度設置為24℃,風速調整為中風或許高風,那麽製冷作用也會比抽濕形式好,由於風速高時交流的熱量對比大。
那麽,是不是有哪種情況,抽濕形式的製冷作用會比製冷形式好呢?朱師傅說,假如製冷形式下溫度設置高於24℃,而且運用低風運轉,那麽空調的製冷功率就會低於抽濕形式下的功率。
至於網文中說到的抽濕形式會比製冷形式省電,朱師傅以為未必如此。空調抽濕的原理和製冷的原理是一樣的,抽濕實踐上即是經過製冷來凝聚水汽。抽濕形式是固化的程序運轉,固定在製冷溫度24℃、風速為低風,假如同一台空調,挑選製冷形式設置為溫度24℃、風速為低風,那麽實踐耗電量與選抽濕形式並沒有不同。
朱師傅主張市民,運用空調時,溫度設置在26℃或27℃會對比合適,此刻不管能耗仍是舒適度都對比適中。假如設置溫度太低,電量耗費會變大;設置溫度太高,則起不到降溫作用。
文章來源:羞羞网站免费观看專用空調 http://www.hw8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