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研究調查發現,將近68%的企業正在使用或者正在考慮使用混合雲——而且有些分析師認為這個比例應該更高。雖然混合雲對企業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這種架構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下麵就是10個混合雲領域,應該納入企業風險管理戰略中。
1、IT架構設計
混合雲是一種高度複雜的IT架構,涉及到公有雲、私有雲以及現有IT的各種結合。它需要資深的IT人員進行架構,運行端到端的基礎設施必須支持所有這些平台之間的持續數據傳輸——不管數據流向哪,都要確保對數據的持續監管。很多IT部門內部並不具備必要的技能,所以IT經理需要決定他們是專門雇人、找合同方、還是給內部IT進行培訓。
2、雲采購與企業最終用戶之間的協調
製訂混合雲戰略最糟糕的一點就是太過隨意。當最終用戶部門和IT獨立承包雲服務的時候,就會發生隨意偶然的情況。在你了解混合雲之前,你的公有雲、私有雲以及現有IT可能是混雜著的——沒有人來負責整體協調和這些資產的性能表現。實踐會招致風險和低下的效率。
3、數據管理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他們的數據中心內使用存儲自動化,將數據放置到高速、中速或者很少使用的存儲層上,這取決於數據類型和數據訪問需求。當數據用於非數據中心目的、必須可以追蹤到的時候,企業規則以及數據管理的風險就會變得更高更複雜。其結果就是,IT不得不重新考慮數據管理和製訂自動化規則,從而不僅涵蓋了數據訪問的頻率,還有基於數據保存位置所需要的安全性。
4、安全性和隱私
雲中的數據安全性和隱私性正在不斷改善,但是這並不會改變企業IT擁有對自家數據中心內數據的直接監管、安全和隱私控製權的事實——但是在雲中並不具備這種直接控製權。企業對他們的客戶承擔確保數據安全的責任。他們必須權衡把數據保存在雲中的優點,在雲中,數據安全性和保護控製明顯減少。
5、帶寬和延遲
你可以通過一個安全的私有網絡或者通過互聯網訪問雲。相比數據在企業內部網絡中,這意味著數據在雲中的帶寬管理、實時數據流延遲風險、批量數據傳輸等問題風險更高。如果把數據和應用放在雲中,企業應該必須要評估的一個風險,就是如果雲中發生不可預見的中斷以及/或者數據通信放緩,企業能夠結果多大程度的延遲或者宕機時間。
6、災難恢複和故障轉移
企業把數據和應用遷移到雲中的時候,應該向雲提供商詢問他們的災難恢複計劃以及災難恢複/故障轉移承諾是怎樣的。他們還應該看看這家雲提供商有多少數據中心,並且這些數據中心之間能否進行完全故障轉移。同樣重要的是,這家雲提供商是否完全擁有這些數據中心,還是從沒有簽訂合同的第三方那裏租賃來的數據中心容量。很快,這方麵的風險評估就會成為企業持續性的、法律責任方麵的問題。不管研究和討論的結果如何,企業自己應該感到放心,如果雲服務發生故障的時候,他們的業務不會中斷。
7、切換廠商
如果你選擇這麽做,切換雲廠商容易嗎?盡管這可能從技術上講是“即插即用的”,但從合同或者合作的角度來說可能更加複雜一些。
8、現有許可和合同管理
如果你已經把應用從現有部署遷移到了雲中,那麽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在你現有軟件許可要過期的時候做遷移。如果你不更換廠商的話,雲遷移就沒有什麽問題,但是如果你要從一家廠商切換到另一家廠商就比較麻煩了。另外有一點很重要,你要徹底檢查(甚至是從法律角度審查)你合同中的定價和其他規定條款。很多企業最後很失望,他們收到了各種服務的額外費用賬單,而他們本以為這些費用已經包含在每月雲訂購的費用中了。
9、廠商SLA
很多雲廠商並不會公布服務等級協議(SLA),也不將其包含在合同中。如果你打算遷移到公有雲,或者由外部廠商托管的私有雲中,那麽你需要從廠商那裏要求的最基本的SLA應該覆蓋:正常運行時間、響應時間、解決問題的時間、災難恢複的時間。所有這些都應該寫到你的協議裏麵。如果沒有,你可能要承擔很高的風險。
10、廠商責任和風險管理
廠商應該對影響企業業務的服務災難(以及宕機)承擔哪些責任?如果廠商無法控製導致這個故障的情況會怎樣?(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那些沒有屬於自己的數據中心、與第三方協議合作的廠商身上——而且問題根源來自於其中一座數據中心)。如果在雲中出現了數據的安全泄露,會怎樣?當你簽訂任何協議之前,你都應該與雲廠商審議所有這些潛在情況。最好聯係你的法律顧問,看看在法律責任方麵還有沒有任何問題。
文章來源:羞羞网站免费观看專用空調 http://www.hw8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