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空調或許隻是一種能夠調節氣溫高低的家用電器。不過,在家電智能化進程的推動下,空調業正逐漸走入“空氣管理時代”。
8月1日,美的空調在京發布了2015年新品。據了解,基於智能化,美的2015冷年新品除了硬件上對空調進行了技術升級,如超低溫製熱和超高溫製冷技術之外,還通過WiFi直聯,讓產品安裝和使用更加容易,並增添了遠程自動體檢功能,空調如出現異常和故障會及時反饋用戶,甚至能在不同季節和天氣狀況下對產品進行智能控製等。
除空調產品外,美的還推出包括空氣淨化器、加濕器、抽濕機四大空氣類產品,同時啟動“空氣智慧管家”戰略,以期能提供一站式空氣解決方案。
為此,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即美的空調將由“空調製造商”向“空氣服務商”轉型,用物聯網、雲計算技術實現對室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潔淨度和風速的一體化、智能化調節。
盡管從“空調製造商”向“空氣服務商”轉型的概念是由美的首次提出,不過,在此之前海爾也有過類似的解決方案。在已經啟動的海爾空調產業2015冷年中,海爾空調變得更加徹底,不再是賣空調,而是提供一套基於室內空氣淨化、調節的產品解決方案。
據了解,在海爾的空氣產業中,除了原有的智能空調櫃機和掛機、中央空調及換新風機,還有作為智能交互中心的“空氣盒子”,以及空氣淨化器,未來還會出現包括加濕器等空氣優化類產品。
而另一家空調製造商海信也表示,會很快推出以空調為中心的空氣解決方案係統。
業界人士稱,近來是空調行業之所以拿空氣說事,一方麵是因為現在的空氣質量實在是太糟糕了,消費者對於空調的需求,早已不滿足於製冷或者製熱,還要求空氣能新鮮、幹淨、安全。另一方麵則在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推動和家電產品智能化進程的加速,讓原本已觸到產業發展天花板的空調業找到了新突破點,刺激空調廠商加大產品研發,從而開辟出新的市場增長空間。
來自中怡康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利用專業儀器對100名住戶進行室內空氣全麵測試過程中,98%的住戶夏日白天自然常溫在28℃以上,隻有38%的住戶空氣濕度在40-60%的舒適區間,55%的住戶空氣PM2.5濃度超過75微克/立方米(我國PM2.5標準值),58%的住戶空氣甲醛濃度超過0.08毫克/立方米(我國居室空氣中甲醛的衛生標準),77%的住戶家庭空氣風速測試為0(無流動)。
對此,中怡康總經理賈東升認為,“當前,中國的空氣質量較差已是事實,消費者也越來越關注空氣質量。因而,家庭空氣管理將進入一個係統解決方案時代”。
而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也表示:“室內環境質量的好壞、舒適程度,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居室的溫度、濕度直接決定了人們的體感舒適程度;而大氣環境中的PM2.5汙染、裝飾裝修和家具造成的室內環境化學汙染等又是室內空氣的兩大汙染來源。因此,室內空氣環境的評估,不能用單一某項指標來概括,調節室內環境必須從‘溫度、濕度、潔淨度’等全方位入手,通過一體化的調節,實現居室環境的全麵舒適。”
這為空調企業從隻生產空調產品向空氣質量優化一攬子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了現實的需求土壤。
不過,也有廠商表示,上述解決方案一些大的空調廠商在技術上都已儲備,之所以沒有像海爾、美的那樣推出,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這樣的空氣管理解決方案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成本還是太高,沒有到大範圍推廣的階段。另外,現在各個廠商使用的都是自家的接入標準,也讓消費者多了一層顧慮。